close

8月,在江蘇昆山,舉辦了一場兩岸電子商務搭橋會議,我很榮幸受邀做了一場主題演講,我的演講題目是我最近新發展的理論:隨經濟(Ubiquinomics, how ubiquitous devices change your business)

一開始我跟大家說,目前在網上購物的人口約占總大陸(台灣)人口的30%;玩社交媒體如微信、 Line等的人口約占70%;還有40%的人口,從來沒有上過網。

目前大陸光棍節所創造出來的350億人民幣的電子商務奇蹟,主要只是由30%的人口所創造,電子商務領域即將要從過去熟悉的電腦環節,走向一個無所不在(Ubiquity)的環節,在新的環節中,有哪些經濟原則?針對這樣的問題,我提出了一個「隨經濟」的新概念,包括:隨時經濟、隨地經濟、隨緣經濟、隨處經濟、隨幣經濟、隨店經濟,希望未來電子商務能夠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。

「隨時經濟」談到網路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。如果有一億人每天上網三小時,整個就只有網路時間資源就只有30億小時,用完就沒有了,而且95%的時間用在通訊軟體、遊戲、與影音上了,剩下的5%才由所有的電子商務網站與內容網站來分。所以,在隨時經濟下,企業開始要學習如何「搶」零碎的時間。時間,將成為網路上最寶貴的資源。

「隨地經濟」強調在地化,O2O與定位技術的發達,讓實體與網路連在一起,許多新的應用將「線下體驗,線上交易」。過去,電子商務平台無國界,未來,一種輕量型的資訊應用會愈來愈普及,在地化的交易會愈來愈多。

「隨處經濟」強調雲端應用的機會,在地上。愈來愈多的設備可以上網,物聯網與感測技術的普及,使得雲端的服務,可能在隨處發生。萬物聯網的智慧生活,呼之欲出,因為開機,漸漸成為一件花時間的事。

「隨緣經濟」談的是網路上的社會資本,強連結與弱連結的交易成本愈來愈低,許多陌生人連結的意外發現,常常是產品創新與市場創新的契機。

「隨幣經濟」討論的是世界幣將成為可能。錢,是一種以物易物的標準,舉凡標準,在互聯網的世界中,將會被一個普世標準所取代。未來貨幣的標準不再是美金,目前許多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的標準,未來可能被更大平台的電子貨幣所取代。

「隨店經濟」談的是隨經濟的發達,未來的「平台」將會消失,取而代之的將是個人化的工具。平台講的是媒合效率,而個人化工具,將以個人為核心,強調交易效率。

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的餅還不夠大,電商業者之間不是彼此競爭,而應合作把餅做大,尤其是兩岸的業者,真的要「共融才能達到共贏」。

(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,本專欄隔周三刊登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
    馬堤

    百略數位 千韜思維

   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